via Conscious Choices by noreply@blogger.com (thinkerCKD) on 7/6/10
Day 4: Sun 2010-06-13除了鬼斧神工、此物只應天上有,我只能無語讚嘆 今天一大早(天還沒亮之前)也有個自費的熱氣球行程,但費用是多少我忘了,因為我沒有參加。團友 Andy 有去,所以就在這兒借用一下他的照片,看照片之後覺得好像蠻不錯的,給大家參考囉。
今天第一個行程是帝王谷(the Valley of the Kings),這裡有西元前 1550-1069 年間(新王國時期)修建的 63 座皇家陵墓,每座都按照發現的順序予以編號,從 KV1 至 KV63,其中 KV 是帝王谷的縮寫, Lonely Planet 說 KV63 裡只有幾具空的石棺,無法判斷這是皇家陵墓或製作木乃伊的地方,我記得哈比比導遊說這裡有 62 座陵墓,我想差別就在 KV63 吧。為什麼第 18 王朝的法老不蓋金字塔當陵墓,而要選擇在這人煙罕至的山區修建陵墓呢?因為要避開盜墓者,而且尼羅河氾濫的範圍不會到這裡。所以法老選了一個天然的金字塔:號角山(al-Qurn),在這山谷興建他們長眠的地方。 憑著門票可以參觀 3 個陵墓,每個陵墓入口都會有警衛(或觀光警察)在門票上打洞,如果要看更多個的話,就要另外付錢買另外的門票。這裡不能拍照!哈比比導遊要我們把所有的相機都留在遊覽車上。一進入帝王谷的遊客中心,有一個帝王谷的透明模型,告訴遊客帝王谷中每座陵墓的位置,有些還有通道是往地下挖的。帝王谷中最有名的就是 KV62 圖坦卡門(Tutankhamun)的陵墓,裡面所有的物品都存放在埃及博物館(可參考第二天的行程)。其他的陵墓還有 KV7 拉美西斯二世(Ramesses II)、KV17 塞蒂一世(Seti,拉美西斯二世的父親)、KV34 圖特摩斯三世(Tuthmosis III),以及 KV20 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(Hatshepsut)的陵墓。 根據《國家地理》雜誌中文版 2009 年 4 月號的封面故事「埃及女法老」, 1903 年考古學家就在 KV20 找到了哈特謝普蘇特的石棺,但裡頭是空的。後來在旁邊的 KV60 又找到了兩具女性木乃伊,一具躺在棺材裡,一具則在地上,棺材裡的那具被帶回埃及博物館,後來發現和哈特謝普蘇特的奶媽有關(應該就是女法老的奶媽)。後來透過電腦斷層掃瞄,在一個刻有哈特謝普蘇特名字符號的木盒中,發現一顆臼齒。而那一具原先躺在地上的女性木乃伊,在經過電腦斷層掃瞄之後,發現她的上頷右側有一個缺了牙的牙根,比對之後,牙齒和牙根是吻合的。而這不過是 2006-2007 年的事。 就如同團友 Erick 所說,認定似乎還有爭議(Lonely Planet 2009 年 6 月出版的《埃及》上說人們至今仍未找到哈特謝普蘇特的木乃伊),但就像《國家地理》雜誌文中的描述,一個刻有哈特謝普蘇特名字的木盒裡有一顆牙齒,而這木盒是在存放王族木乃伊的地方找到的;這顆牙齒和一具女性木乃伊的牙根完全吻合,而這具木乃伊又躺在女法老的奶媽身邊,「這種機率有多大?」我在埃及博物館「皇家木乃伊室」看到那具有英文標示 Hatshepsut 的木乃伊,就和《國家地理》雜誌上的照片一模一樣,除了看不出來她很胖之外。 至於我們到底參觀了哪 3 座陵墓,我實在記不得了,我沒有紀錄在我的綠色梵谷筆記本裡(光看都來不及了)。 上面這張照片是帝王谷的大停車場,大家可以想像整座山谷的景色都是如此,而且天氣非常熱,很曬,幾乎完全沒有可以遮陽的地方。(在埃及的時候,我每天起床出門前和洗澡後都會擦保濕乳液,一天至少擦三次防曬乳液,雖然變黑但沒有曬傷。)在我們參觀的陵墓中,牆上的壁畫在 3,000 年後的今天還是彩色的,壁上的雕刻仍然完整。 今天的第二個行程就在帝王谷號角山的背面,哈特謝普蘇特的寢廟(Memorial Temple of Hatshepsut, or al-Deir al-Bahari Temple)。停車場距離寢廟還有一段距離,要坐接駁車過去。遠遠的就能看見這個有三層露台的建築物。在下面這張照片,很清楚地可以看到,在寢廟後方一片山壁的左側,有一座非常像金字塔的山頭,那就是天然的金字塔號角山,而帝王谷就在這一片山壁的背面。 山壁側邊的山洞以前都是貴族的墳墓,現在則有些貧窮的埃及人住在裡面。 1997 年,有 6 名恐怖份子就是從旁邊的山壁衝出來,制服了警衛之後,拿槍對著觀光客掃射,據說死了 60 多人,就是從這起事件之後,埃及的觀光警察暴增,而且荷槍實彈。 哈特謝普蘇特的丈夫死時,繼承人(丈夫和小妾所生的)圖特摩斯三世(Tuthmosis III)還小,她成為攝政母后。過沒幾年,她開始以埃及的王自居,把圖特摩斯三世當作副手,統治了埃及 21 年(西元前 1479-1458 年,《國家地理》雜誌的說法)。後來,許多雕像和壁畫上開始出現男性形象的哈特謝普蘇特,頭戴法老的頭飾、假鬍子和假髮,穿著男用短裙。 圖特摩斯三世有「古埃及的拿破崙」之稱,或許是因為他約 150 公分的身高又以戰功聞名,在 19 年之間打了 17 場仗,哈比比導遊說他都沒有輸過。在晚年時,他開始有計畫地摧毀所有哈特謝普蘇特稱王的形象,就像他消滅敵人那樣徹底,而哈特謝普蘇特以皇后名義出現的圖像卻都得以保存。 在卡納克(Karnak)神廟中,哈特謝普蘇特的肖像被鑿毀,但是她立的方尖碑不僅仍然高聳向天,更是如今埃及最高的方尖碑。多虧了電腦斷層掃瞄和木盒子中的牙齒,我們才能對傳奇女法老更接近了一點(如果還有爭議的話),那具躺在地上不知幾百年、編號 KV60a 的木乃伊,才又重新得到世人的關注,也才能到埃及博物館和其他法老相聚。 離開前再看這寢廟一眼,與石灰岩山壁融為一體的建築,除了鬼斧神工、此物只應天上有,我只能無語讚嘆。 在往下一個景點卡納克神廟的途中,我們先到了曼儂神像(Colossi of Memnon)。這兩座神像高 18 公尺,都是由整塊石頭雕刻而成,或許你會懷疑,為什麼在這裡會有如此巨大的兩座石像?原因你可能也猜到了,這兩座神像僅是阿蒙霍特普三世(Amenhotep III)神廟的一小部分,該神廟的蹤跡基本上已消失,但據說原先的面積比卡納克神廟還大,是埃及歷史上最大的神廟。曼儂神像面對的是綠油油的農田,背後則是石灰岩山,景觀很獨特。 卡納克神廟(Karnak Temple)佔地超過 2 平方公里,真的走不完。這裡是新王國時期最重要的禮拜地, 1,500 年來,歷經多位法老不斷地擴建、拆除、修復、再擴建,形成這樣的規模。走過羊面獅身像大道(avenue of ram-headed sphinxes)才能到第一塔門,才算進入了卡納克神廟。羊面獅身像是太陽神的一種化身,羊代表善良,獅子代表力量,不曉得我有沒有記錯。 卡納克神廟的多柱大廳有 134 根大柱,拉美西斯二世就「貢獻」了 93 根,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。 古埃及人信奉多神,比較好記的大概就是老鷹神 Horus、太陽神(下圖頭上有兩根羽毛者)、月亮神(下圖太陽神身後、頭頂上有一圓形月亮者)、鱷魚神、母牛神,如果之後有適當的照片再嘗試一一指認。 在第四塔門和第五塔門之間可以看見哈特謝普蘇特的方尖碑,我記得下圖三根方尖碑中,倒塌的是其一,立著的右邊那根是其二,至於立著的左邊那根,應是為了圖特摩斯一世(Tuthmosis)所建的 22 公尺高的方尖碑,但是否正確我已忘了。而立著的右邊那根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,高度接近 30 公尺,是埃及最高的方尖碑。 在倒塌的方尖碑旁,有個巨型聖甲蟲,聖甲蟲會帶來好運,不過,受到電影的影響,很多人都認為聖甲蟲是很危險的。據說繞聖甲蟲 7 圈可以實現一個願望,所以很多遊客都會繞,我也去繞了 7 圈。如果你有很多願望,可以多繞幾圈,但是要像下圖 Anita 那樣做好防曬措施。 在倒塌的方尖碑、巨型聖甲蟲附近,是卡納克神廟裡的聖湖(sacred lake),據說祭司們每天都要這兒淨身兩次,哈比比導遊說這是碩果僅存的神廟聖湖了。 離開卡納克神廟就回到遊輪上了。在遊輪的第三層甲板(三樓)有兩間小鋪,一間賣衣服,一間賣飾品和鑰匙圈。我們一群人擠進了那間賣飾品的小小店鋪(賣衣服那間當時沒營業),店鋪的老闆(算遊輪公司的員工吧)叫做 John。在一夥人都興致高昂的情況下, John 也樂得談價錢,經過大約 2 個小時的選來選去和談來談去之後,一群人買的東西大概夠 John 一個禮拜不用營業了吧,不外乎買用象形文字拼英文名字的銀墜子和手鍊、明信片、郵票、耳環等等,John 可是從頭到尾都笑呵呵啊。 台灣觀光客的消費力大概經由 John 傳到了隔壁賣衣服那間小店的老闆(店員)耳中,還請哈比比導遊跟我們推銷了一下他賣的衣服,一樣可以把英文名字翻譯成象形文字繡在衣服上。隔天我一個人再到 John 的小店去問價錢,幾乎一樣的東西價格卻接近兩倍,所以買東西談價錢記得要一群人去喔! 今天下午就在船上喝下午茶,地點是頂層露天甲板,令人驚訝的是,下午茶提供的紅茶和咖啡都是熱的!六月的埃及,越往南部越熱,在開羅白天最高溫接近攝氏 40 度,路克索再高一點,到了南部的亞斯文(Aswan)最高溫就接近攝氏 50 度了,雖然埃及是乾熱,不潮濕,不像在台灣動不動就「黏踢踢」的,但要在攝氏 40 度豔陽高照的下午喝熱的下午茶,還真是挺新鮮的。一開始幾個人還想嘗試在頂層甲板喝茶,雖然有遮陽的棚子,但過沒多久就受不了頭頂的豔陽,跑到三樓交誼廳吹冷氣消暑。 埃及人喝紅茶的方式也同樣令人吃驚,一杯平常西餐廳的咖啡杯大小,哈比比導遊加了 5 包糖, Jack 說他們根本就是想喝糖水,而不是想喝紅茶。我試了一下,加到第 3 包糖就沒辦法了,太甜了。 遊輪沿著尼羅河往上游(南部)行駛,當我們在頂層甲板看風景的時候,往往岸邊都會有小朋友很熱情、很大聲的對船上的人招手說 hello,有些則是大人帶著小孩在河裡游泳戲水,看到遊客也是拼命揮手。 遊輪上辦了一個歡迎酒會,除了我們這團之外,還有一團超大的法國團。 喝了兩杯免費的冷飲(船上的冷飲都是要另外付錢的,熱的下午茶免費)之後,一群人又跑到頂層甲板去看夕陽。然後大家都發現,我們這艘 Nile Elite 遊輪一直被其他遊輪「超車」,不知道是其他船在趕行程,還是我們這艘特別悠閒? 吃晚飯時,哈比比導遊一直要我們吃完不要離開,他要給我們一個驚喜。登登,原來今天是團友 Julie 的生日,全餐廳的人用英文和法文唱了生日快樂歌給她祝福,但怎麼沒唱中文的呢? 吃過晚餐還有一個不太算景點的行程,就是遊輪會通過伊斯納(Esna)水閘,我想,船隻如何通過水閘就不需要我多做解釋了,不然來說一點歷史。在埃及統一為一個王國之前,分為上下埃及兩個王國,分界點是現在的孟斐斯(Memphis),各有各的國王。以孟斐斯為界,在尼羅河上游的稱為上埃及,所以以現代地圖來看,相對位置是在南部,而尼羅河下游的部分是下埃及,也就是現在地圖上相對位在北方的部分。 上埃及的象徵是蓮花,下埃及的象徵是蘆葦(埃及的蘆葦不同於台灣的蘆葦,古埃及人用蘆葦做莎草紙 papyrus,我也不確定哈比比導遊說蘆葦是否僅為比喻,因古埃及人用來做莎草紙的植物是紙莎草,也許兩者是同一種植物),在埃及博物館前有個水池,就同時種了蘆葦和蓮花兩種植物。下面這張照片是 Jack 在埃及博物館前的獨照,但重點是照片左下方的水池,最中間高高的植物就是埃及蘆葦(或紙莎草),周圍水裡的就是蓮花。 在國王王冠的部分,上埃及的是白色高帽(這裡有圖),下埃及的王冠是紅色的(這裡有圖),西元前 3100 年,有一個人統一了上下埃及,成為第一位法老,並開始建設首都孟斐斯。統一後的王冠採取二合一的方式結合(這裡有圖),在有些神廟會看到蓮花和蘆葦結合在一起,也是在敘述上下埃及的統一。而統一上下埃及成為首位法老的人,目前認定似乎還有爭議,有人說是納爾默(Narmer),有人說是美尼斯(Menes),有人說是密納(Menas,哈比比導遊就是這樣說),而這三人現在好像也沒辦法判定是不是同一個人。 好,講完上下埃及趕快來過伊斯納水閘,這篇文章已經太長了。在過水閘的時候,看見遠方的橋上有一排明亮的路燈,倒映在尼羅河上,讓我想到梵谷的畫。 雖然遊輪不小,但在船上還是會覺得稍有搖晃,就這樣晃著晃著,一路晃到明天,晃到下個景點。 特別感謝團友 Ady, Andy, Erick, Jack, Lynn, Sylvia 和領隊 Anita 支援的照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