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YouTube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YouTube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

鈔票堆起的高人氣 是獲利還是「禍」利

電子商務時報╱記者張金安】

隨著影音網站YouTubeMySpaceFacebookTwitter等社群網站人氣的不斷升高,成功的吸引了全球數以億計的眼球關注,並替網站帶來為數可觀的流量及會員數。不過這些網站卻不約而同相傳出賠錢的傳聞。會員人數及瀏覽人次的增加必然會造成現有伺服器的不堪負荷,所以添購設備便成了唯一的辦法,此也變相的導致企業營運成本增加。當然,如果這些高漲的人氣能有效的轉換成利潤的話,平衡設備成本將不是什麼大問題。不過問題在於,目前這些網站似乎仍迷失於追逐高人氣、高流量的遊戲中。

以YouTube為例,在其被Google併購後,外界便不斷猜測Google到底會替YouTube帶來多少實質的效益。最近便有許多分析師預 估,YouTube今年將會有高達150億的虧損。而Google方面也承認YouTube今年確實是有虧損,不過並不像外界說的那麼多。至於詳情到底是 如何,恐怕只有Google自己才知道。不過可以推斷的是,雖然YouTube在Google入主後,已在影片中加入廣告拓展獲利來源,不過這部分的收入 卻無法達到損益兩平甚至淨獲利的狀態。再者,為了迎順應HQ高畫質影片的潮流,儲存設備勢必得擴充以應付趨勢所需。因此,在現有獲利無法支撐,又得忙於應 付增加的設備成本等雙重壓力下,擁有高人氣便有如擁有一台炫麗的跑車,同時帶來眾人稱羨的眼神也付出了高昂的維護代價

至於社群網站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。近日在美國甫被Facebook超越的MySpace,最新一季的虧損便高達8900萬美元,致 使新任CEO大刀闊斧裁撤30%的員工以降低虧損。相形之下,Facebook受到的關注則明顯高過MySpace許多,有不少大企業捧著大把大把的鈔票 搶著要入股,像是GoogleYahoo!Microsoft等都曾表達入股的意願。為什麼這些企業會搶著要入股Facebook呢?其中的道理不說自明。沒錯,又是人氣。這些企業絕對無法忽略如此誘人的會員數,如果這些會員數能有效轉化為利潤,那將是一筆可觀的數字。無獨有偶的,Twitter也面臨相同的問題。縱然有不少名人推友每天在Twitter上用力推,不過如果無法將這些在Twitter上的訊息化成利潤的話,Twitter不過又是另一部Web2.0模式下的燒錢機器。

綜合來看,不管是業者或創投公司,都將人氣視為投資網路公司的重要參考指標。不過他們沒看到的是,在這些不斷攀升的人氣背後,到底有多少是可以真正被轉化成長久的實質效益,這點絕對值得深思。此外,雖說廣告是一個重要的獲利來源,但這並不是絕對。網路其實就跟實體產業一樣,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特性,若要概括的將單一的獲利模式套到各種不同屬性的網站,風險恐將如同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中專欄作家Green Scarf對信用利率以厚底高跟鞋所做的比喻一般,又高又危險。事實上,這些公司該思考的事應是,如何藉由本身的核心競爭力,也就是網站的核心服務來鞏固會員人數,並藉此向會員及業者收取報酬,最後一步才是輔以廣告收入並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獲利模式。

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

YouTube賠多少錢 大家猜

  • 2009-06-18
  • 工商時報
  • 【劉聖芬/綜合外電報導】

 線上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雖享有高人氣,但迄今尚未證明它能賺錢。分析師預測YouTube今年的營業損失可能在1億多到4億多美元,儘管金額之高引人注目,但該網站的母公司Google卻不介意外界亂猜,仍拒絕提供任何詳細數字。

 自從Google在2006年底以17.6億美元買下YouTube後,YouTube到底賠多少錢已成為華爾街與網路業的熱門話題。科技顧問公司RampRate預測今年YouTube的營業損失將達1.742億美元,遠低於瑞士信貸銀行分析師在4月研究報告中所預測的4.706億美元。

 總部位於加州山景城的Google已承認YouTube並不賺錢,但是仍然拒絕提供任何詳細營業數字,留給外界無限想像空間。

 Google的財務長皮薛特(Patrick Pichette)說,大量複雜的運算常會出現不正確的結論。他在瑞士信貸發布YouTube虧損預測後不久、接受加拿大Maclean's雜誌的專訪中表示,外界的猜測常過於誇大。

 RampRate指出,Google出面提出正確數字的誘因不大。此科技顧問公司表示,外界對YouTube虧損龐大的認知,有助 Google在談電影、電視與音樂製作公司授權合約時取得較有利的條件。不僅如此,版權所有人也可能在以為YouTube賠大錢下,比較不會上法院追討未 到手的權利金與要求損失賠償。

 YouTube的發言人札莫斯特(Aaron Zamost)表示未看到RampRate的報告而無法直接評論。但他強調Google一直在幫忙控制YouTube的損失。

 分析師普遍認同瑞士信貸預測的YouTube今年營收數字2.41億美元。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CMoney/News/News-Page-content/0,4993,11050705+122009061800288,00.html

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

調查:近三成網友每週至少使用一次影音平台(2009/5/30)

有項關於網路影音分享平台的調查顯示,最近半年內有將近一半的網友使用過影音分享平台,有近3成的網友是每週至少使用一次影音分享平台,大部分的使用時間在2小時以內。近用的平台有七成是透過「YouTube」,而主要使用音樂、電視節目、電影等娛樂性質的內容。

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 2009年5月16日到17日進行線上影音調查,最近半年內,有4成2的網友曾使用過影音分享平台,或是付費使用影音收視服務平台;此外,在最近半年有使 用影音分享平台的受訪者中,最常觀看的影音類型分別是音樂(MV)、綜藝節目、電視節目及電影。創市際的行銷副理陳幼玲表示,從調查可以明顯發現,娛樂性 的影音內容通常比較受到網友青睞。

網友會付費收視的節目類型前3名是西洋電影、卡通動畫及韓劇。深度了解網友選擇付費收視影音平台的主要原因包括:可以隨時選擇想看的節目或影片、可 以自己選擇購買較偏好的節目或頻道,以及有特別的節目或頻道可以觀賞。在選擇付費方式時,2成7的網友選擇「月付」,其次是購買儲值點數,以及單片購買或 單次付費。而會選擇「年付」的網友認為,使用電腦觀看節目,比使用電視機更為方便。

透過網路觀看各類影片,已成為網友上網的娛樂之一,透過創市際本次調查明顯的發現,無論是分享或付費的影音平台,娛樂性的影音內容點閱率較高,創市 際執行長江義宇更表示,從觀察網友使用影音分享平台的趨勢可得知,網路已經躍升為僅次於電視的第二大媒體,相較於傳統的電視或電影媒體,網路可提供相似的 服務內容,因此,未來娛樂影音產業應審慎規劃適合網路媒介的內容與服務,創造網路成為新興媒體的經營模式。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